3次试管失败后在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治疗她写下这段心里话
我叫魏雪,是一名教师也曾是一位不孕不育症患者。在不孕不育这条路上,我走了8年。因为身受,所以感同,我深知在求子这条路上,我们走的有多艰难。 曾经的我们也是父母眼中的小公主,怕苦又怕疼。 可是为了要个属于自己的孩子,一天一针,甚至几针的往身上扎,我们眉头都不皱; 曾经的我们是多么惧怕喝药,可是为了要个属于自己的孩子,一碗又一碗,一颗又一颗难以下咽的中药、西药都往嘴里送了; 曾经的我们是多么的腼腆和矜持,可是为了要个属于自己的孩子,一次次的检查,取标本,躺上检查床也面无惧色….. 结婚后两年都没有怀上孩子,四处检查说是输卵管堵塞导致,当时医生什么也没说,直接建议我们做“试管婴儿”。 因为当时求子心切,家庭条件也还允许,压根也不知道输卵管堵塞可以自然怀孕,心想试管多简单的事情,通过“试管婴儿”有个宝宝不是事半功倍了吗? 万万没想到自此我开始了3年的试管婴儿历程,花费二十多万不说,关键那段痛苦的经历,让我和家人都身心疲惫。 降调、促排、取卵、移植、验血、怀孕、生化….一次次满怀希望、失望、绝望…..天啊,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要这样对我们。 打黄体酮的时候,被针穿刺的部位都已经长出硬核了,老公每天用热水给我敷,土豆片擦,因为硬核太硬了,给我做穿刺的小护士差点把针头给弄断了….. 所有的辛苦和付出,老公全看在眼里,红着眼对我说:“宝宝,我们不治啦!不就是没有孩子,我俩好好的过,老了我们就去养老院好不好?” 那天我大哭了一场。那种感觉就像紧绷的弦终于可以松一下。回想这几年耗费了时间、金钱、身体,痛苦是为了孩子一次次的失望、失落,我们决定放弃了治疗了! 一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周姐姐,因为有共同的经历,所以我们很聊得来,她也是曾经两次试管失败,后来在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自然怀上的。 跟老公商量了一下,可老公担心我又受罪,还怀不上孩子,还是劝我不要再治了。“要不还是去看看吧?只是去了解下,不一定治!” 还记的我第一次踏进这家医院的样子,一楼大厅排满了人,有等着缴费的、抽血的、等报告的、拿药的…. 是那圆柱灯箱上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打动了我,我仔仔细细的翻看了每一个报喜的案例,他们中有年龄比我大的,有病情比我复杂的,也有像我这样经历过很多次试管的,我想什么时候我的宝宝照片能出现在这个地方。 很快我找到了我的主诊医生,诊室的一面面锦旗,一张张照片,再一次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许。查明病因,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输卵管堵塞、还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哎,情况真够复杂的。 因为他们这里是要求夫妻同诊同治,所以老公也在男科医生那边完善了相关检查。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精子活力有点差,需要吃点中药调理。 医生安排我做了宫腹腔镜检查,听说给我主刀的医生是医院妇科住院部主任,号称“刀尖上的舞者”刘伟杰主任。我不知道手术要做成什么样才算成功,我只知道术后复诊时,主诊医生看到我的片子直呼漂亮!感觉好孕在向我招手。 因为是多囊所以要通过药物才能产生优势卵泡,每天我都往返于家里和医院进行卵泡监测,看着那些泡泡,我有时会陷入遐想,因为他们其中一个将会是我未来的宝宝。 2018年3月28日,我永远都记得那一天。 拿着可见胎心胎芽的彩超单我明显的感觉到我心跳加快了,那是从内而外的喜悦,从走进这家医院到收获好孕,我用了半年的时间。 我认为作为女人的美妙旅程开始了,因为我要孕育出一个属于我们的生命,就像高晓松说的:也许你遗留在历史长河中的就是你的基因。 检查完后,我把单子递给老公看,他比我还激动。他说不行,以他的状态不能开车,得让情绪稳定一下。就这样我们两个像个傻子一样,发动着汽车,在停车场相互对视,傻笑着….. 好事多磨,一个月以后,我又出现了早期流产的征兆,突然打击使我开始怀疑人生,为什么世上所有的倒霉事都发生在我身上? 还是老公比较理智,他赶紧和我的主诊医生联系,医院马上安排我住院。医生们很负责任,对每位患者都有专门的跟踪,而且可以说,他们是我见过的所有医院中服务态度好的医生和护士。 在医院,我和宝宝度过危险期。 2018年12月6日,36岁的我顺产生下了我们家的宝贝,宝宝肩膀上有个特别的印记,听说母亲在怀孕前,宝宝会在天上选妈妈,但是有的宝宝总也选不好,会被天使拍一下肩膀,所以肩膀上有印记,也许我家宝宝就是这样被提醒的。 如今宝宝已经半岁多了,会知道伸手要我抱抱,也会亲他的爸爸.....三次试管失败的经历没有打垮我,终我通过自然怀孕有了自己的宝宝,突然感觉很幸福,走过风雨,才能遇见更值得品味的幸福。 这么一啰嗦,多年来的酸甜苦辣在我脑海里又一一地过了一遍。我希望通过自己这么“糟糕”的经历给姐妹们力量和信仰,只要坚持,只要选对方法,我们的付出终将会有收获的! 在备孕的道路上总有些人不那么顺利 坚定信心,勇敢向前 希望就在不远处 自己的情况应该选择哪种治疗方式 需要做什么检
【申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临床诊疗依据和指南。如因文章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致电028-83335888。】